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2022年“青年人才首选山东城市”名单发布

内容摘要:2022年“青年人才首选山东城市”名单发布...

青年兴则城市兴,青年强则城市强。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会议精神,聚焦人才引育创新,支持更多县域城市以更大力度吸引集聚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向广大青年递好山东人才发展生态的名片,助力实现青年人才的人生价值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提升的融合发展。

根据青年人才引育情况,山东省留学人员协会 、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联合向广大青年人才推介“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强城市”和“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大潜力城市”,鼓励优秀青年人才感受山东、选择山东、创造山东。

在名单中,济南市历下区、济南市市中区、青岛市市南区、青岛市黄岛区等入选“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强城市”。排名第一的济南市历下区近年来构建“一轴、三区、多园”城市发展新格局,金融产业发达,国有企业众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530余家。先后制定“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产业发展规划,并针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出台“1+N”政策体系,推动人才政策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助力打造以人才聚企业和以企业引人才的良性循环。2021年引进人才数量在济南各区县中位列第一。2021年历下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大关,保持全市首位、全省第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连续十四年稳居全市第一。

此外,济南市历城区、青岛市崂山区、淄博市临淄区等入选“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大潜力城市”。入选城市淄博市临淄区,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7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82家,单项冠军、瞪羚、“专精特新”企业41家,主板上市企业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1家,营业收入过百亿企业5家,纳税过亿企业10家,蝉联中国工业百强区。为全面提升招才引智市场化水平,临淄区依托颐高全国三百多个园区运作经验,高标准打造了齐智汇·临淄人才综合体。集聚了一批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人才,其中两院院士8人,外籍院士3人,国家重点人才工程21人。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家节”,营造了尊商重商亲商安商浓厚氛围。

人才发展的机遇,创新创业的境遇,始终与城市发展的脉动相关。山东营造最优人才生态,全力争做黄河流域青年发展型城市示范标杆,致力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姿态拥抱每一位青年人才,为每一位青年人才构筑起成就事业的理想舞台。

附件:

1、2022年“青年人才首选山东城市”名单

2、2022年“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强城市”简介

3、2022年“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大潜力城市”简介

附件1

 

2022年“青年人才首选山东城市”名单

附件2

 

2022年“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强城市”

简介

1、济南市历下区。历下区因“舜耕于历山之下”的传说而得名,位于济南市主城区东部,总面积100.8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1.9万。近年来历下区构建“一轴、三区、多园”城市发展新格局,金融产业发达,国有企业众多,高新技术企业集聚530余家。先后制定“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产业发展规划,并针对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出台“1+N”政策体系,推动人才政策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助力打造以人才聚企业和以企业引人才的良性循环。2021年引进人才数量在济南各区县中位列第一。2021年历下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大关,保持全市首位、全省第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连续十四年稳居全市第一。

2、济南市市中区。市中区位于济南市中南部,面积2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3万。驻有山东省委、省纪委监委、新华社山东分社等党政军机关150多家,共有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业区域总部70家,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塔等大型总部及区域型总部企业100余家,连续4次荣获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奖。文化资源丰富,有以英雄山、济南战役纪念馆代表的红色文化,有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代表的商埠文化,有山东大学(兴隆校区)、山东财经大学(舜耕校区)、济南大学等高校以及20大教育集团为代表的、全省全市领先的教育文化。市中区获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中国创新百强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等称号。

3、青岛市市南区。市南区位于青岛南部滨海一线,是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和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举办地,辖区面积30.0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66万。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4个百亿台阶,2021年突破1400亿元,年均增长5.6%,每平方公里生产总值达46.7亿元。五年累计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123个,规模以上企业985家。区内各级文保单位和历史优秀建筑占全市的85%,是全国唯一拥有两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城区。市南区以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重点聚焦“六大主导产业”,构筑“1+N+2”综合性人才政策体系,打造“1港+1园区+1旅社+N个引才聚才工作站”人才平台。2021年以来为近6万人次发放住房、安家、小微企业就业等各类人才补贴2.07亿元。

4、青岛市黄岛区。黄岛区又称西海岸新区,位于青岛市西南部,陆域面积212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总人口232万。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是“双港口口岸”城市,是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十三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2021年海洋生产总值1681.7亿元、增长20.5%,占全市总量的40%。船舶海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渔业等重点产业全面起势,高端海工装备不断发展,设有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库、最大海藻加工基地、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船海洋装备研究院、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等一批顶尖涉海院所建成启用。着力打造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开放平台,2021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16个、总投资2736亿元,人才总量突破73万人。

5、淄博市张店区。张店区是淄博市的中心城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科技中心,常住人口78.02万,总面积123.0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96%,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先后荣获全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区、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山东省最佳投资城市、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区、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等称号。辖区内淄博科技工业园是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之一,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也座落于此。,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71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55家,其中,省级创新平台5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先后培养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0人。

6、枣庄市滕州市。“滕州”始于黄帝,因境内泉水“腾涌”而得名。拥有距今7500年的“北辛文化”遗址,是中华民族最早的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滕州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总面积1495平方公里,人口176万人,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858.5亿元,税收收入50.5亿元。产业基础雄厚,重点打造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两个千亿级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高效农业、医养健康、文创旅游、现代服务“六个百亿级产业”。吸引集聚了中国建材、联想集团、浪潮集团、兖矿集团、正威国际等一大批国内外500强投资建设企业,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获评首批省级化工园区,滕州经济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入选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全省工业十强县、全省文旅康养十强县、全省建筑业十强县,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

7、东营市东营区。东营区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的主城区,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基地和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吕剧的发源地。地处黄河尾闾、渤海之畔,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禀赋优越,现辖1个省级高新区——东营高新区,4个镇、4个街道,总面积6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人,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90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63位,获评2021年山东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全省工业十强县。东营区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为统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将人才强区战略与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相融合,深入分析研判东营区发展的条件基础、形势变化、发展定位和攻坚方向,确定了打造石油科技之城、活力宜居之地、教育满意之区、吕剧文化之乡的“四大目标定位”,奋力开启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征程。

8、烟台市龙口市。龙口市地处山东半岛北部、渤海湾南岸,南接青岛,北与大连、天津依海呼应,是全国首批县级文明城市,渤海湾重要港口城市。全市总面积90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73万。近年来,龙口市以“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县域现代化强市”为目标定位,以“各项工作全面领先”为奋斗取向,深入实施“215战略”,加快推进“5·10工程”,奋力打造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北方样板、山东龙头。2021年完成GDP1236.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112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第九位、山东省首位。龙口工业基础良好,产业特色突出,齐聚高端铝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集群,正在建设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华为“一体一园”、国家管网LNG、中石化LNG项目,将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全国首个县域经济百亿产值大数据产业园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清洁能源应用示范基地。龙口创新氛围浓厚,科技成果丰硕,拥有省级以上科创平台50处,120余家企业与各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30多家高校在龙口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每年携手开发转化重大科研成果80多项。

9、潍坊市诸城市。诸城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1.4万,被誉为“中国龙城·舜帝故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列全国百强县第24位。诸城始终立足产业强市,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吹响了转型跨越的号角,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4家,构建了“5+5”现代产业体系。汽车及零部件、健康食品、服装纺织、智能装备、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培育了北汽福田、得利斯、诸城外贸、新郎希努尔、迈赫机器人、东晓生物、信得科技等知名企业。累计引进中科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分支机构79家,建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院士工作站1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86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2家,均居山东县级市前列。

10、潍坊市寿光市。寿光市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0万,是“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是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18个重大典型之一,也是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集中宣传和推广典型、“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全国3个典型采访县市之一,先后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引进外国智力先进单位、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全国文明城市等,连续三次获评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九次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肯定“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寿光培育打造了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医养健康、现代海洋五大新兴产业,品质蔬菜、高端化工、生态造纸、智慧物流四大传统产业,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化集群是全国三大生物基产业集群之一,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40家,高新技术企业147家、国家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省级以上冠军企业89家,数量均居潍坊县市区前列。辖区内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省级以上人才科创平台达到152家,拥有合作院士38人,省级以上重点人才149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1、济宁市邹城市。邹城市是孟子故里、千年古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总人口120万,面积1616平方公里,素有“邹鲁圣地”的美誉。邹城市大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县域高质量发展高地、京沪廊道先进制造集聚区、生态宜居幸福城、文化“两创”示范区、社会治理样板区,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0.6亿元。邹城产业基础较好,山能集团、华电国际邹县电厂等大型国企坐落境内,中国民企500强荣信集团及泰山玻纤、太阳宏河纸业等龙头企业蓬勃发展,形成了数字经济和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1+5”主导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企业达到212家,位列全国县域竞争力百强县第49位、工业百强县第63位,荣获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专项评价先进县、全省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称号。

12、泰安市泰山区。泰山区是泰安市委、市政府驻地,是全市政治、经济、科教、文化、旅游中心,因紧邻世界自然、文化、地质三遗产、“五岳独尊”的泰山而得名,总面积336.86平方公里,总人口80万。辖区内拥有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15所和专业技术学校80多所,培养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50人;全区现有国家级创新平台6个、省级57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4家,拥有国内行业唯一、全省首家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两个国字号农业园区积极培育泰山茶产业、生态奶业、苗木花卉、有机蔬菜等四大优势主导产业。

13、威海市环翠区。环翠区史称威海卫,地处山东半岛东北端,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东南与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威海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面积996.8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全国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德生态示范城市”,并被联合国评为“全球100个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城市”之一,2003年获得全球改善人居环境领域的最高奖项——联合国人居奖。环翠区始终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形成了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引领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以现代商贸、现代金融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是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山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14、日照市东港区。东港区是日照市驻地区、主城区,陆域面积907平方公里,海岸线42公里,常住人口83.89万人。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达到76.4%,县域经济综合排名跻身全省前30位。东港区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区,也是资源丰富的对外开放平台,素有“港通四海、桥系亚欧”美誉。境内日照港位居中国沿海港口第7位、世界第11位。东港区产业发展均衡,以第三产业为主导,致力于发展新型城市经济、现代物流产业、全域旅游产业、现代体育产业、现代海洋产业、航空产业、以及钢铁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打造均衡合理、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格局。

15、临沂市兰山区。兰山区面积8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0余万人,202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88亿元,连续8年入围全国百强区,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39位(全省第4位)。兰山区累计承接省级以上改革试点62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等一批“国字号”改革试点落户兰山。去年以来,市场主体总数达到44.1万户,绿色食品、木业家具、装备制造、医药、有色金属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快速发展,获批山东省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兰山区还是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商品交易辐射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是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人流、物流中心。被评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山东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山东省现代物流创新创业共同体。

16、临沂市沂水县。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沂蒙山腹地,总面积2434.8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先后获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等多项荣誉称号。沂水是著名革命老区,是中共中央山东分局诞生地、八路军山东纵队创建地、《大众日报》创刊地、沂蒙红嫂祖秀莲的故乡、沂蒙精神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沂水县是传统的食品大县、工业大县。目前,全县已初步建成了以食品、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为核心,以矿产建材、纺织服装等产业为支撑的区域特色鲜明、竞争优势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县域工业产业体系,培育了青援食品、泓达生物、业隆通用机械、玻纤集团、恒泰纺织等重点知名企业。

17、德州市齐河县。齐河县位于山东省德州市最南端,与省会济南隔黄河相望,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人口70万,是省会最近的卫星城,有1座高铁站、1座火车站,4条铁路、4条高速公路、7 座黄河大桥和11个高速出入口,距济南西客站20分钟车程、济南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1个半小时到北京、3个小时到上海,交通密集度全国领先。拥有63.4公里的黄河生态廊道、万亩林海、黄河湿地等生态资源,是省会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被誉为“黄河水乡、生态齐河”。地下富含煤、铁矿、温泉、富锶矿泉水等,地下水储量25亿立方米,煤炭储量60亿吨,温泉覆盖县境85%。齐河县按照“龙头带产业、产业延链条、链条成集群、集群建园区”的思路,培植起钢铁、绿色化工、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等多个优势产业集群。连续7年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创新创业最具发展活力城市、中国宜居宜商宜游最具魅力城市。

18、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府区居鲁西,临黄河,地处聊城市中心城区,是市委、市政府驻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故乡。东昌府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打造了东部高精管材基地、西部轴承及保持器基地、南部新能源汽车和数字经济基地、北部智能制造基地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培育了金帝精密机械、人和精工轴承、力得汽车、宏升达机器人等重点知名企业。

19、滨州市滨城区。滨城区位于渤海之滨、黄河之畔,总面积888平方公里,总人口79万。辖区内拥有滨州学院、滨州医学院、滨州职业学院3所高等院校,鲁北技师学院、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等7所中等职业学校,每年为社会输送上万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投入使用,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多年来,滨城区坚持实业兴城、产业强城,培育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家纺服装、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培育了中海沥青、亚光毛巾、华纺股份、中裕食品、渤海活塞等全国行业龙头企业。滨城区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出台《关于实施“智汇滨城”工程促进人才强区十二条意见》,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对来滨城区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优惠。

20、菏泽市牡丹区。牡丹区是菏泽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041平方公里,常驻人口102.01万,是全国著名的“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民俗之乡”“曲艺之乡”和“中国牡丹之都”,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1.8亿元,新增“四上”企业90家,签约过亿元项目25个,落地40个,在建219个,竣工投产23个,签约招才引智项目16个,引进高层次人才120名。牡丹区是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水果、蔬菜商品基地,是全国平原地区的林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和出口基地,国家级农业生态建设试点县区,也是国家牡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有国家牡丹农业科技园区。铠驿新材料、英搏尔电气、亿华电动车、新润林休闲食品、高峰电机、天邦粮油等一批优质项目持续发展,全区制造业由增量提速向优质高效加快转变。

附件3

2022年“青年人才首选山东20大潜力城市”

简         介

1、济南市历城区。历城区因临“历山”而得名,南临泰山、北依黄河,“山、泉、湖、河、城”交织辉映,是泉城济南东部的重要门户,是省会中心城区的重要“腹地”,是空运、陆运、航运通达四海的交通枢纽。历城立足区域实际,发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贸易物流、新兴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聚力打造“超算数字经济创新圈”“山东大学创新圈”“区域性综合贸易枢纽”,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6亿元,同比增长9.4%,总量跃升至全市第三,增速全市排名第一。聚力打造“智造历城”“科创历城”,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持续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主动融入齐鲁科创大走廊建设,成功落户全国首家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超算云中心,顺利启动山东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首批18个项目,与山东大学共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2、青岛市崂山区。崂山区位于黄海之滨、青岛市东南部,素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是一座开放、创新、怡居的山海品质新城。坚持以生态思维布局“四新”经济,充分发挥驻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创新主体的集聚优势,打造高水平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加快集聚各类金融资源,建设具有影响力的财富管理核心区、创投风投示范区和数字金融先行区。截至目前,设立国家级科研院所5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2家。集聚两院院士及外聘院士49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9人、泰山人才工程260人。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均居全省首位。崂山区正加快成为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的理想之地。

3、淄博市临淄区。临淄区地处鲁中平原,携淄河而带群山、联青岛而接济南,是淄博市的东大门,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7家,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82家,单项冠军、瞪羚、“专精特新”企业41家,主板上市企业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1家,营业收入过百亿企业5家,纳税过亿企业10家,蝉联中国工业百强区。为全面提升招才引智市场化水平,临淄区依托颐高全国三百多个园区运作经验,以及楼友会强大的市场化专业运营能力,高标准打造了齐智汇·临淄人才综合体。集聚了一批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人才,其中两院院士8人,外籍院士3人,国家重点人才工程21人。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家节”,营造了尊商重商亲商安商浓厚氛围。出台服务政策,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构建高效、便捷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4、枣庄市山亭区。山亭区总面积1019.4平方公里,辖9镇1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80个行政村(居),户籍人口54万。交通区位优越,正在建设的枣庄机场位于山亭境内,区驻地西距京沪高铁滕州东站仅10公里,未来3年将拥有5个高速公路出口,实现“高速绕城”。自然生态优美,境内有大小山头5400余座,有林地面积85万亩,林木绿化率达58.3%,被称为“枣庄之脉、枣庄之源、枣庄之肺”。平台载体优质,山亭经济开发区实现“九通一平”“六网一厂”工程基本建成;建成的19万平方米翼云科创园和16万平方米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产业园,可实现拎包办厂;有2处国家级大型水库,水电资源丰富,综合承载能力较强。产业体系优良,以大健康食品、新材料产业为主的“5+3”现代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博雷顿、核芯光电等新兴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山亭区坚持聚焦人才第一资源,加强人才体系建设,建立高层次人才网格服务模式,畅通服务绿色通道,全面推行专员服务模式。

5、东营市广饶县。广饶县位于东营市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地处东营、潍坊、淄博、滨州四市交界处,连接京津翼与胶东半岛的枢纽位置,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区”三大战略核心区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山东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城市。广饶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培育形成了高端造纸、橡胶轮胎、机电汽配、纺织、化工、食品加工等六大产业集群。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7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4家。出台人才新政20条、科技创新、工业转型升级、企业上市融资等一揽子创新政策,为青年人才到广饶就业创业提供“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和“体贴入微”的服务保障。

6、烟台市蓬莱区。蓬莱区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二海,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国内唯一的“中国葡萄酒名城”,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酒大赛联盟城市”。蓬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八仙过海”的美丽传说,有“海市蜃楼”的奇妙景观,有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居,被誉为“人间仙境”。蓬莱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拥有蓬莱新港和栾家口港两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龙烟铁路穿境而过,蓬栖高速、荣乌高速等高等级公路形成了四纵四横的陆路交通网络,潍烟高铁、蓬莱国际机场二期、蓬莱东港区深水大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正加快推进,“海陆空铁”立体大交通优势明显。蓬莱产业多元、特色鲜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优质农业高效发展,造船与海工、葡萄与葡萄酒、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生物医药、临港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

7、烟台市海阳市。海阳市因地处黄海之阳而得名,位于胶东半岛南端,是胶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与烟青威三市等距离。土地总面积190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82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12公里,常住人口58万,辖18个镇街区,包括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海阳纵深实施区域集聚战略、进军蓝海战略,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海阳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地雷战”的故乡,地雷战教育中心成为全国一流的党性教育基地。胶东抗日军区成立于海阳市朱吴镇,司令部设在郭城镇战场泊村,至今保存完好。海阳先后荣获“中国公众心目中‘和谐之城’”“山东省文明城市”“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等系列称号。2019年以来先后举办“海阳骄子归乡恳谈会”等招才引智活动30余场,引进省部级以上高端人才63名。

8、潍坊市青州市。青州为古九州之一,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人口96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5万,素有“信美东方第一州”的美誉。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两汉到明朝初年,一直是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贸易中心。交通便利,胶济铁路、济青高铁、羊临铁路、青银高速和长深高速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制造业基础厚实,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0家,产值过10亿元工业企业14家,实缴税金过千万元企业80家、其中过亿元11家。立足工业基础,重点打造以中化弘润石化为龙头的高端化工、以卡特彼勒为龙头的工程机械、以江淮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以英科医疗为龙头的医疗器械以及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6大产业链。青州市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工程,创新机制,优化环境,目前合作院士、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80余人,培育入选省市重点人才工程130余人。

9、济宁市兖州区。兖州区素以“九省通衢,齐鲁咽喉”著称,交通区位优越,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京沪、兖石铁路在这里交汇,日兰高速、327国道等数十条公路干线在境内交织成网,鲁南高铁济宁东站建成投用,济宁新机场、济微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兖州是古九州之一,历史文化悠久,九州文化、大禹文化、佛教文化等交相辉映。近年来,兖州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坚持抓工业促转型,重点将“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着力点,着力打造造纸包装、橡胶化工、装备制造、食品“2+2”等优势主导产业。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65家,先后吸引了美国固特异、意大利倍耐力、德国大陆、芬兰凯米拉、益海嘉里等众多世界级企业投资合作,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被认定为全省“十四五”期间对外开放重大载体和首批省级国际合作园区。

10、济宁市曲阜市。曲阜市是神农故都、黄帝生地、少昊之墟、商殷故国、周汉鲁都,是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按照“东方圣城·幸福曲阜”目标定位,大力推进实施“文旅强市、工业立市、生态靓市、科教兴市、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六大战略,全力突破“文旅融合、助企攀登、双招双引、精致城市、美丽乡村、民生改善、改革创新、风险防控”八大攻坚,深入实施企业攀登工程,坚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并重,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强力推动项目建设,形成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经济整体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于2021年荣膺全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11、泰安市肥城市。肥城市地处山东中部、泰山西麓,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肥桃是肥城的独有特产,有1100多年的栽培历史,被誉为“群桃之冠”。建有全国最大的桃木工艺旅游商品城、中国桃文化博物馆。培育桃木工艺品生产销售企业160多家,占全国桃木工艺品市场80%以上份额,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佛桃之乡”“中国桃文化之乡”和“中国桃木雕刻之乡”。肥城市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善,重点发展特种钢铁、建筑安装、锂电新材料、盐穴储能、环氧高端化工等优势产业,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绿色工厂5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家,“小巨人”企业3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11家、瞪羚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72家。肥城市高度重视招才引智工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实施“君子英才”工程,强力推进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出台了“八条措施”,先后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45人。

12、威海市荣成市。荣成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487公里,陆地面积1526平方公里。生态宜居,风光秀美,拥有“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先行试验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市、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综合生活质量百佳县市、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投资潜力百强县。海洋经济、制造业发达,拥有全国最大的海洋食品及医药产业集群,集群企业超过500家,全市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载体118个。规模以上企业251家,被确定为山东省优质船舶制造生产基地、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电机生产基地、山东省电机出口基地,客滚船、重吊船分别占国内市场的70%和80%。

13、日照市莒县。莒县是“千年古县”,有“三千年古城、四千年银杏、五千年文字”的美誉,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交通区位优越。地处胶东经济圈、连接鲁南经济圈,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在莒县设站,瓦日铁路、胶新铁路、日兰高速、董梁高速(在建)横穿东西。特色产业鲜明。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黄芩、丹参产量占全省50%以上,绿芦笋出口量占全国70%以上,蜂蜜出口量占全省80%左右,烟叶生产综合指标全省县级第一,桑园面积和蚕茧总产量均居全省县级第二。积极构建化工+产业生态链。以高端化工为核心,推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高端塑料、绿色建材、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打造产业协同发展生态圈。

14、临沂市费县。费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春秋时称鄪邑,战国时称鄪国,西汉初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颜真卿的故里,素有“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之称。费县毗邻临沂中心城区,鲁南高铁、兖石铁路、日兰高速和5条国省道纵横境内,通用机场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集公路、高铁、高速、航空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全县规上工业企业641家,形成以木业、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产业集群。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木基复合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出口木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林产工业科技示范园、新型医药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费县坚持鲁南区域工业强县、山东康养长寿之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美丽宜居幸福费县“四个战略定位”,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人才兴县”战略,出台多项政策性文件,在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服务等方面不断发力。

15、德州市德城区。德城区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是德州市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素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区位优越,交通发达,是全国道路主枢纽城市;商通四海,物流天下,是鲁西北、冀东南最大的商品物资集散中心,晋煤东运、东北木材南下的重要通道;能源充足,资源丰富,拥有全国第二大火力发电厂——华能德州电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德州黑陶内涵丰富、德州扒鸡堪称经典、国宝金丝帖更被誉为“中国奇画,东方一绝”。德城区有完整雄厚的产业基础,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绿色化工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楼宇经济等优势产业集群。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天衢工业园,运河恒升省级化工产业园区。德城区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国新能源和生物产业引智试验区”。

16、德州市禹城市。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经济圈、山东省“一圈一带”(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叠加区。拥有全省唯一一家设在县级的国家高新区——德州高新区,是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全国百佳科学发展示范园区、中国产业园区成长力百强。禹城市作为山东省金融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企业上市挂牌、PPP运作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打造高端产业链条,形成以高端装备、医养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为主导,高端精细化工、新兴产业为补充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围绕“双十”园区,实施50个以上强链补链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库,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桩。统筹五大振兴,充分发挥以产业小镇为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高端化“三化共进”路径经验,扛牢粮食安全、大豆振兴、食品名市、城乡融合“四面大旗”,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禹城样板”。

17、聊城市阳谷县。阳谷县因“观日阳、播五谷”而得名,有着“东夷之都、千年古城、武松故乡”的美称,被山东省政府列为省八大重点旅游区之一。地处鲁西平原,交通便利,雄商高铁阳谷东站、东阿至阳谷高速公路建设呼之欲出,德商、青兰高速纵横交汇,古京杭大运河、京九铁路贯通南北,与胶长、聊商、蒙馆三大公路干线共同构建发达的交通网络。阳谷县制定“两城一带一区六园”总体规划,深入推动铜精深加工、光电信息、高端化工、绿色食品、轻纺及汽车饰品五大主导产业发展,持续壮大新材料、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等四大新兴产业规模。研究出台“以才兴业”“人才兴阳”等一系列政策,从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专项编制管理、人才服务保障、本土人才认定等方面提出30余条举措,贯穿人才培养、引进、评价、使用、激励、服务全过程,人才集聚的虹吸效应日益凸显。

18、滨州市博兴县。博兴县地处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位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战略的叠加开发区域。拥有董永故里、吕剧之乡、中国智慧厨都、中国金属板材之乡四张名片。博兴县被列入省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县暨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拥有规模以上企业295家,4家企业先后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3家。培育形成了石油和精细化工、粮油食品深加工、新型金属材料、商用厨具、先进铝箔五大主导产业。博兴县聚焦县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落实滨州人才“三进三创”工程,大力实施青年人才领航计划,为1800余名青年人才办理“博兴英才卡”,逐步构建起集衣、食、住、行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

19、菏泽市定陶区。定陶区是闻名遐迩的玫瑰之乡、戏曲之乡、武术之乡,儒商文化、汉文化、曹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享有“天下之中、西周故国、商圣故里、大汉之源”的美誉。京九铁路与新欧亚大陆桥在此交汇,济广、济菏、日东、日南、菏徐高速在这里呈“米”字形交汇,菏泽机场、鲁南及京九高铁菏泽站、新万福河航道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均布局在定陶,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形成。现有润鑫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小企业园、临港产业园等发展载体,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产业实现集聚发展。定陶区把人才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坚持改革思维,全力搭建体系、打造平台,在农村形成了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并被评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定陶作为菏泽新区,是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的核心区域,中原经济区、中原城市群等政策相互叠加,正在打造建设“交通便捷、功能完善、产业集聚、生态宜居、文明幸福”的菏泽新区。

20、菏泽市郓城县。郓城县被誉为武术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古筝之乡和长寿之乡。交通便利、路网发达,物流快捷,拥有牡丹机场、鲁南高铁、京九高铁,陆路1小时速达郑州、2小时到达北京、3小时抵达上海、5.5小时直抵深圳。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超级产粮大县,高标准农田达到100万亩,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25亿斤以上。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基地县和平原绿化先进县。郓城拥有齐鲁工业大学郓城玻璃研究院和3处院士工作站。酒类包装、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基本完成数字化改造,生物医药、高端化工、纺织服装、木制品等特色产业形成明显的集群优势。近年累计柔性引进“两院”院士、省级重点人才工程专家、西部隆起带急需紧缺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93人。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拉索宇宙(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东方文化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