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十年深耕重组胶原蛋白,「聚源生物」20吨产线试生产成功 | 36氪专访

内容摘要:重组胶原蛋白的流行风潮,正吹过医美和妆品原料市场。围绕着透明质酸,诞生了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等上市公司;相比之下,有着更多功效的胶原蛋白也充满了开发想象。...

重组胶原蛋白的流行风潮,正吹过医美和妆品原料市场。

围绕着透明质酸,诞生了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等上市公司;相比之下,有着更多功效的胶原蛋白也充满了开发想象。如果将两者类比为建造房子的原料,玻尿酸相当于混泥土;而胶原蛋白相当于钢结构骨架,用于人体组织支撑、修复和抗衰,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胶原蛋白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医美、护肤等场景;生产方式上,以基因工程技术、通过生物合成生产重组胶原蛋白,正在成为主流,增速远高于动物源胶原蛋白。除了登陆二级市场的巨子生物、锦波生物外,聚源生物、创健医疗也处于业内头部位置。

36氪获悉,2023年2月,聚源生物位于浙江诸暨的重组胶原蛋白工厂试生产成功,规模化生产的蛋白表达量与中试实验数据相仿,达到较高水平。该工厂自2019年开始建设,历时三年,量产后可年产重组胶原蛋白纯品20吨,折合重组胶原蛋白溶液5000吨,现阶段在国内少有厂商具有如此产能。

“聚源生物定位是以合成生物学为基础的生物材料公司,产品主要分为‘一体两翼’。”聚源生物创始人邹朝晖对36氪介绍道,“一体”,集中在行业上游的重组胶原蛋白原料,包括菌株构建、蛋白设计及后端工业化放大能力;“两翼”则是指成品端,为B端客户提供妆品OEM、医疗器械OEM。

现阶段,聚源生物也正在拓展重组胶原蛋白在功能食品、骨科材料、医美填充、器官移植、3D打印光刻等领域延伸。在终端产品方面,其依托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推出了两款胶原蛋白品牌「蒂美生」和「科媄氏」,获得B端市场的肯定。

「科媄氏」和「蒂美生」产品介绍

十年深耕,生产高纯度、低内毒素的胶原蛋白

聚源生物,2015年脱胎于江山制药(国内主要的维生素C厂商,后被帝斯曼收购),因此业内人士习惯称之为“江山聚源”。聚源生物创始人邹朝晖曾任艾兰得集团、江山制药高管,早在2013年,邹朝晖和团队便意识到重组胶原蛋白的应用潜力。出于对市场的敏锐判断,其时,由江山制药牵头,与南京理工大学杨树林教授、中国药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合作,共同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开启了用基因工程发酵表达胶原蛋白、高效分离的产业转化。

江山聚源正式成立后,建设了1000L规模的中试基地,年产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近2吨。“从实验室技术到中试,再到大规模分离纯化,前后花了3年的时间。”邹朝晖介绍道,2018年聚源生物开始做市场推广和客户教育,通过OEM、ODM化妆品等方式帮助客户理解重组胶原蛋白的原理和用途,成为重组胶原蛋白普及推广的践行者。

尽管当时国内市场对重组胶原蛋白原料的认知度很低,但在国际展会上,邹朝晖发现海外品牌商已经显露出对非动物源胶原蛋白的热情,“我们判断国内外存在一个时间差,未来重组胶原一定会在应用端有大的爆发”。因此,2019年聚源生物斥资建设年产能20吨的工厂,2022年正式完工。

现阶段,聚源生物的主要原料产品是Ⅲ型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正在拓展Ⅰ型、Ⅳ型、Ⅶ型胶原管线。Ⅲ型胶原有“细胞管家”之称,是皮肤胶原蛋白的主要组成之一,决定着皮肤弹性;随着人体走向衰老,Ⅲ型胶原蛋白会逐年流失。通过多种方式补充Ⅲ型胶原蛋白,改善皮肤炎症、重建皮肤功能,成为众多厂商竞逐的方向。

当前,聚源生物已构建了从基因工程、菌株选育、分离纯化,到生产应用的完整链条。其以毕赤酵母菌作为底盘细胞,设计多功能氨基酸序列片段,并整合到毕赤酵母菌中,进而筛选出高表达的多拷贝基因工程菌。该工程菌可实现胶原蛋白的细胞外表达,不需要His标签,通过膜分离即可实现高效提纯,一方面杂质少,另外也可降低过敏风险,实现低内毒素。

据了解,当前聚源生物重组胶原蛋白医疗级产品纯度达98%-99%,内毒素低于0.05EU/mg,“公司核心竞争优势是菌株的构建筛选,在培育过程中不断筛选表达量最高的菌株,这个过程往往长达10年”。除了前端菌株构建方面的能力外,昔日江山制药在大规模发酵控制、分离纯化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其研发骨干力量早已融合入聚源生物,对新产线的技术落地和产业化很有裨益。

在再生医学材料方面,聚源生物开发的Ⅰ型重组胶原蛋白在实验层面,显示出引导骨细胞分化、血管细胞成管的作用,未来有望应用于多种临床医学场景中。另外,据36氪了解,聚源生物正在研发重组人胶原蛋白,尝试用微生物表达具有全长氨基酸序列及三螺旋结构的重组胶原蛋白。

另外据介绍,2022年江山聚源作为课题负责单位,承担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中的生物医用材料前沿技术研究——《基于重组人胶原蛋白的三维光刻通孔多梯度高仿生真皮支架研制》。截止2022年底,其已获得国内外2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

重组胶原蛋白的市场格局

现阶段,聚源生物团队规模约200余人,主要包括研发、生产质控、销售等部门;其中研发团队占比约1/4,由合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材料学等专业背景人才构成。对聚源生物而言,产品品质的稳定性格外重要,“团队中和生产环节相关的约有100人,其中有近20人负责质量控制,”邹朝晖介绍道。

当前,以技术研发作为长板的合成生物学公司,更加注重原料功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在符合国标的安全性评价基础上,聚源生物构建了基因表达、细胞功能、离体实验、人体实验四个层次的评测系统。例如在基因层面,通过使用聚源生物重组人源化Ⅲ型胶原蛋白后,与皮肤屏障、保湿因子、细胞连接蛋白相关的基因表达显著提高;意味着其在改善皮肤屏障受损方面的功效。

市场营销方面,现阶段聚源生物主要服务B端客户,在国内以自拓渠道为主,经销商为辅;在海外则主要通过经销商进行销售。

除了向下游销售重组胶原蛋白原料,聚源生物还为客户提供围绕原料的配方方案,以令原料产品发挥更好功效;更进一步,其也提供OEM代工服务,直接为下游品牌商提供最终的妆品或二类医疗器械。据了解,当前已有多家厂商选择采用聚源生物的原料产品,进行三类医疗器械的申报和专利开发。

重组胶原蛋白市场发展迅猛,这一单品何时有望赶超玻尿酸,成就千亿市值的巨头企业?在专访中,邹朝晖讲述了他的洞察。

首先,需要新技术、新工具不断涌现,推动更好的蛋白设计和菌株构建。其次,重组胶原蛋白的供应成本会逐渐降低,成为没有经济障碍、可大规模添加的产品。第三,需要更多的技术研发人员、配方开发人员进入这一赛道,将重组胶原蛋白正确地运用到成品中,连接起供应端和需求端。

“三点结合,未来胶原蛋白会成为规模化量产、人人都用得起的原料产品,这才是行业真正的成功。”在具体时点上,邹朝晖也给出了一个基本比较:玻尿酸的基本起效浓度是千分之一,胶原蛋白的基本起效浓度是万分之一,当重组胶原蛋白的行情价下探到玻尿酸的10倍以内,理论上大规模添加就不再存在障碍。

当前,越来越多企业进入重组胶原蛋白行业,除了深耕多年的资深玩家外,合成生物学初创企业也纷纷入局。对于这一赛道未来的竞争格局,邹朝晖认为,在医疗端,重组胶原蛋白的竞争和原料药相似,核心还是在于产品的高纯度、低内毒素、及更接近于人胶原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在化妆品原料方面,胶原蛋白也会像玻尿酸一样,成为通货市场,多数产品都要添加。该市场的大盘由性价比决定,可能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但具有独特卖点、独特功效的新蛋白产品,也有可能支撑爆品的诞生,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奋进2024!跳跳兔板材砥砺前行,共创美好未来

下一篇:美联新材上市七周年: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业绩实现稳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