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大脑智库:为什么台湾高考试卷难见“诡异的光”,出题老师到底在想啥?

内容摘要: 我们先从一道选择题谈起。  “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单就文字意义,寻找与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

            我们先从一道选择题谈起。

  “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如单就文字意义,寻找与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 )。

  A.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B.请子路代言“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C.请苏秦、张仪代言“做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

  D.请司马光、王安石代言“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

  庄子崇尚自然,是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逍遥游》《庖丁解牛》《庄子化蝶》脍炙人口,由他代言“自然就是美”,没毛病。


苏秦、张仪是纵横家的代表,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纵横于战国时代,是个不可思议的沟通高手,C同样没毛病。  子路是“孔门十哲”之一,知错能改,孔武有力,是个行动派,选项B没毛病。

  但是,司马光与王安石可就不是这样了,一个是保守派首领,一个是改革派代言人,因为王安石推行改革,司马光一气之下隐居创作《资治通鉴》,两人除了在学术上各自尊重之外,实在算不上“好朋友”,因此正确答案是D。

  这道题,不是特别难,但是试题设计得独具匠心,让人不禁击节称叹。学习国语的目的,首先是提高学生的领悟力、想象力和鉴赏力,要想实现这个目的,首先教授者、出题者就要有语言审美能力,如果语言成了干瘪的逻辑分析,成了没有血肉的骷髅,除了让学生平添讨厌之外,就剩下做噩梦了。

  这是台湾高考一道国文选择题。

  我们再看一道填空题。

  2017年高考结束,浙江考生都在谈论一道“诡异的光”。原来浙江高考试卷选了巩高峰的《一种美味》,描述了一个贫寒的五口之家,用六岁的小儿子从水沟里捉到的草鱼烧汤的故事。文章结尾有这么一句话:“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而最后一题问的也是“诡异的光指的是什么”。

  因此,原作者巩高峰的安宁生活被打破了,不断有人追问他:“那道诡异的光,究竟是什么意思?”迫不得已,他在微博中说了这句话:“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我怎么知道结尾有什么意义。我只能告诉你们,鱼这样蹦出来的,闪着诡异的光。”

  这可真是逼人啊,高考题逼学生,学生逼原作者,原作者成了现代窦娥,曾经的语文出题大户鲁迅先生如果被如此逼问,相信他也抓狂了。

  如果大家感觉一两个案例不能完全说明问题,那就再看一道。

  罗董事长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新店开幕。如果你是董事长的秘书,下面三副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

  (甲)大启而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如果真实发生,要是送不好这个对联,很可能会被罗董事长辞退,因为缺少文化素养,也很难胜任董事长秘书一职。

  这样的考题,考的是文化功力,却没有让学生感觉脱离生活现实。

  大陆与台湾都是标准化考试,但是出题的思路,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里没有评判孰优孰劣的意思,可以说两岸教育主导者的思路一致,殊途同归,都想通过某种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只是在试题的美观度、精巧度上存在差别。

  比如,还有一道台湾高考题,虽然深刻一些,但是确实考验文化综合实力。题干是从中国人传统“五伦”——夫妻、父子、兄弟、朋友、君臣出发,做出符合现代思维的改动——夫妻、亲子、手足、朋友、群己,然后选项是列举了五个诗人的诗词,让考生进行一一对应,涉及到范云(南朝·梁)、孟浩然(唐)、杜甫(唐)、刘克庄(宋)、汪铃(清)的诗,绝对考验诗词鉴赏能力。

  在研究台湾国文高考题时,给人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出题者匠心独运,题干、选项或主观题的切入点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两岸的教材设计者存在不同的思路。在大陆叫语文(语言和文字),在台湾叫国文(特指母语、中文),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对于教学实践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在台湾,学习国文的主要意图有五方面,以国民中学(初中)国文课程目标为例:

  壹、体认中华文化,厚植民族精神,培养伦理、民主、科学观念,激发爱国爱乡思想;

  贰、培养积极创造之思考能力及民胞物与之开阔胸襟;

  叁、继续学习标准国语,加强听、说及讨论之能力,养成负责之观念及良好风度;

  肆、明了我国语文之特质,增进阅读、写作之能力,及欣赏文学作品之兴趣;

  伍、明了国字之结构,正确使用毛笔字及硬笔书写楷书或行书,并培养欣赏碑帖之能力,陶冶高尚之情操。

  这五方面可以说概括了学习母语的最重要内涵。

  “体认中华文化,厚植民族精神”,这在台湾的国文教材中有充分的体现。厦门松柏中学林采凤老师曾经把两岸高中语文教材做过深度比较,发现台湾高中语文教材包含三种,分别为《高中国文》《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高中国文》和《高中语文》相似,但是后两种大陆没有。最近几年大陆也增加了选修教材,但是实际的讲解和推广,各地千差万别,但是在台湾,《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每周一次,贯穿三个学年,内容涉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而《国学概要》是文科生的科目,每周两次,内容涉及更加广泛,史学、诸子、文学。《高中国文》共有83篇,现代文23篇,文言文60篇,可见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学习国文是要有培养创造精神和民胞物与的情怀。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一切为上天所赐,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这就是继承孔孟的仁爱思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要有听说、表达、讨论之能力,要敢于担责,并有良好风度,所谓“良好风度”,就是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这个品格会相伴终生的。

  “明了我国语文之特质”, 增进阅读、写作之能力,尤其要有“欣赏文学作品之兴趣”,没有把兴趣给消磨掉,并能从学习语文当中获取乐趣,这比考试考了满分都重要,考试只是一时之事,但是感兴趣、爱学习,却是一生之事。

  要培养书法艺术,并能欣赏碑帖,这在大陆恐怕是专业人士或者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才能具备的本领。

  大脑智库创始人刘冬梅之所以对两岸文化交流如此用心和着迷,就是因为她自己、爱人、孩子都是国学爱好者,对于台湾国学氛围的浓厚非常认可。她认为:“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大数据、互联网、高科技如何日新月异,都改变不了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科技越发展,国学文化会变得越重要。科技如果偏离了人文的轨道,将是人类的灾难。美国《国家在危急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就说,‘了解我们的文学遗产,以及这些遗产如何增强想象力和对伦理的理解’,立国只有三百年的美国,尚且如此重视文学遗产,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更没有理由挥霍祖先的精神遗产。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成为国学的饱学之士,那么这个孩子的发展将不可限量。”

  既然说“匹夫不可夺志”,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志向执行上有困难,是否要不顾一切地坚持下去呢?

  试举出历史上三位能够当得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人物。

  现代社会讲究“自我推销”,这和孔子要求的“讷言敏行”是否矛盾?

  这些引人思考的开放式命题,如果两岸的学生一起切磋,一定争论得不亦乐乎!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敏华控股经销商反击浑水做空事件

下一篇:九河网—国内首家企业数据中心方案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