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嘘!学习新常态的中场时间到了

内容摘要:从认识到适应,再到把握和引领,读懂“新常态”这个宏观调控的大逻辑关键就在“主动”二字日前召开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格外引人瞩目,不仅因为...

从认识到适应,再到把握和引领,读懂“新常态”这个宏观调控的大逻辑关键就在“主动”二字

日前召开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格外引人瞩目,不仅因为这次会议分析研究了2017年的经济工作,更重要的是召开的节点恰在下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这至少意味着,此次会议短短数百字的新闻通稿,透露出的关于宏观调控的新提法、新信息,将会极大影响来年的谋篇布局,非常值得仔细品味。

我们知道,十八大以来经济工作的核心关键词大致有“三期叠加”“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大家已经耳熟能详。其中的“新常态”被视为这些年国民经济发展整体上的“大逻辑”,大就大在它表征过去几年的基本面,也指向未来一段时间的总量与结构,既是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客观描述,更是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学习、调控、落实任务的总的依托。

所以,每次中央会议关于“新常态”的新表述、新修饰词,都值得我们认真研读。比如,最开始时“新常态”前边的动词以认识和适应为主,主要指的是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判断上来。当时,很多人习惯了曾经的粗放增长模式,纵然知道不合时宜、难以持续,但并没找到症结的究竟所在。这一阶段,仍以宣传、介绍“新常态”新在哪里、到底是个什么态为主。

而后,随着大家思想认识的清晰,“新常态”前边动词出现了“引领”二字,寓意一目了然:学会了,就得甩开膀子干了。毕竟,“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具体引领新常态的措施,指向也很明确:“三去一降一补”等五大重点任务。这一过程,基本符合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以及方法论。自然延伸下去,便是这次会议强调的“把握”。

“主动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对今年工作的总结,“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对明年工作的要求。反复地强调“把握”,深意在于:学会了,干起来了,下一步就要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加油了,要给出爬坡过坎、转型升级更具体、更明确的考核标准了。如果说把对新常态的认识、适应视为宏观调控“上半场”的策略,那么引领、把握便是“下半场”制胜的锦囊。

岁末年初的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正是我们总结提高、布局来年“下半场”的宝贵的中场时间。这段调整巩固的时间里需要尽快明确哪些战略战术、主攻方向呢?不妨再回到新闻稿里的几个新提法:

一是供给侧的攻坚战、持久战都有了更细化的要求。比如,之前的改革,谈得比较多的领域主要在工业、服务业,包括产能过剩、需求结构升级等,这次专门强调了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释放出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红利延续。

二是对实体经济的力挺,对“脱实向虚”的遏制。比如对于一些领域金融风险显现的明确预警,以及对于“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研究制定,都表明了中央不会容忍“钱生钱”的资本游戏过度泛滥。说到底,只有实业关乎人们的就业、工资与获得感,金融业只有服务实业才有存在的价值。

三是关键领域改革的攻坚号角,再度吹响。无论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还是富有牵引力的整体的经济体制改革,容易改的都改了,难啃的硬骨头也啃下了不少,剩下的都是不好改、又不能不改的“老大难”问题。把改革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引领新常态的创举之一。下半场的调控赛程精彩与否,很大程度就看改革这条主线能不能闪亮到底。

总的来看,“稳中求进”仍是来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认识到适应,再到把握和引领,读懂“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关键就在“主动”二字,主动稳住该稳的底线,主动谋求改革的攻坚。从优秀到卓越,我们期待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踢好临门一脚。(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新长征工作室出品)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孙健萍:陈菊10年执政代表字为“掰”

下一篇:中日举行第六轮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