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自述|星恒保代总裁余胜昔“临时楼长”的修炼秘籍

内容摘要:​摘要:疫情突来,当小区居委和物业力量折损,保险公司老总临时“接管”一个楼栋,如何管理155人的吃喝用度、核酸检测?看星恒保险代理总经理余胜昔的&ldq...

​摘要:疫情突来,当小区居委和物业力量折损,保险公司老总临时“接管”一个楼栋,如何管理155人的吃喝用度、核酸检测?看星恒保险代理总经理余胜昔的“临时楼长”日志,讲述上海疫情封控的最小单元合力抗疫的故事

“祖籍安徽桐城,年50”。

余胜昔在钉钉上推来这样的自我介绍。

他是复星成员企业星恒保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居住的小区在浦东花木街道,是个有近80幢楼栋、4200户居民的大型社区,也是个十几年的成熟社区,各种配套都齐全。余胜昔没想到,在这次抗疫中,他“解锁”了一个新身份——楼长。

余胜昔语调平缓,电话那头不时传来“咔哒”点火机的声音。他的讲述,简洁、理性,仿佛解读如何做好企业管理。

当上楼长

3月30号,我们小区居委会、物业工作人员出现确诊病例,全体被隔离。

在那之前,我们没有一个成型的业主联络群。有问题都是单点和居委会、物业沟通。没想到,疫情的到来,居委会、物业的“被迫缺位”,催生出我们的业委会。

业委会也不是一下就形成的。

一开始的雏形,是我们小区和居委会、街道协调较多的一个总协调人,通知各楼党员报到。我就报了名,进入党员群。进群之后,开始接触外部信息,再传递给楼栋居民,慢慢的,我跟楼栋居民的联系多起来。

党员群里有每个楼栋的人,所以我们一致决定,每栋楼选举楼长,楼栋自我管理。

就这样,我们小区进入“自治”阶段。我因为和楼栋居民沟通多,被选为“楼长”。党员群也演变成“楼长群”。

设立总协调组、物资保障组、医疗保障组

当上楼长,意味着要照顾整栋楼所有居民起居、安全。

可能是做保险工作的职业习惯,我先做了人员的盘点和排摸。

(▲ 即便在疫情期间,居家也做到办公环境整洁有序)

我这一期总共31栋楼,我这栋楼有26层,一梯两户,总共52户。但有7户没人住,所以实际45户,总共155人,包括4家韩国人、1家美国人、1家法国人小计20多人。年龄上,上至近90,下到2岁。我家在一楼。居民的组成多元,需求就会多样。

小200号人,当然得有组织来管理。

我是楼长,我还有两个合作伙伴,相当于复星的“ABC角”。这样设置理由,一方面是多个人,就能轮班盯着群里以秒为颗粒度不断弹出的信息,防止信息疏漏,也能在转告楼栋居民时,相互印证信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则是未雨绸缪,万一楼长确诊,会有人能顶上,保证楼栋继续自如运转。

楼长之上,我和另一个邻居形成总协调组。主要做信息接收、事务决策。因为我们一开始还把信息发到群里,让楼栋居民共同决策,后来发现人多意见杂,决策效率低,几次之后,我就和邻居两个人对一对,对照社区防疫要求,决定好之后,把决策发到居民群,告知大家即可。

这个时候,很多人还是焦虑的。所以有人坚定做决策,反而是好事,让他们能有被人照顾的安心。

总协调组、楼长三人群都有了,接下来就要按需求分组。

我设立了四个个分组:

核酸检测组。对照要求每次组织本楼居民有序进行核酸和抗原检测;

生活保障组。解决大家日常生活物资的采买、拖运到楼栋下面。搞卫生是比较头疼的事,因为我们楼原先有一个确诊病例。所以我们就决定各自完成本层楼消杀,相互之间不串楼。生活物资就是日常团购,防疫物资这头,我找到了复星基金会,很快他们就送来第一批防护服、靴套等。此后,就一直由我解决防疫物资。大家囤得还是比较多。物资这块,我们基本不成问题。

第三个是医疗保障组。因为有老人、不能断药的慢性病人,有孩子,所以常备的日常药、慢性病需要的药,我们都负责采买。

还有信息沟通组。保持与社区与居民见最大程度的信息对称,减少焦虑与信息干扰。

能做组长的人也不是随便选的。比如医疗保障组的组长就有医疗资源,自己在外面有家健康管理公司,和医院也熟,所以他能及时解决药品问题。

155人的核酸是要应对的“突发”

我们的工作,没有什么“日常”一说。基本都是应对“突发”。

其他小区统一管理的核酸检测,在我们这里也是突发。尽管我们全社区有非常详细的核酸路线图。真的,连核酸路线我们都是精心设计过的,但很多不确定还是让一些计划无法执行。

外部总协调人提前一天通知了楼长,核酸检测组第二天来,但因为不能实时沟通,“大白”实际到小区的时间我们一次也没弄准确过。

4月7号那次全员大核酸之后,我们就总结出几条经验:一是来的时间不是通知的时间,二是“大白”要靠抢。我们俗称“捉大白”。

等到4月12号连着三天核酸的时候,我看到群里说南京过来的医疗队早上7点到,我就等了一会儿,9点半下去找他们到楼栋来核酸,我还排到了第一位。

(▲ 当上楼长,防护服就是工作服)

我们楼栋的检查也是有组织有安排的。

从顶层26楼开始,我在一楼通过门禁面板一户户通知下楼做,这样就避免交叉感染。

这期间也经历了不断沟通、不断协调达成一致的过程。譬如老人不愿意下楼,我们楼长组就做工作,说不行的话我们上去帮忙抬老爷子下来。后来他们家人做通老先生工作,每次主动推着下楼。2岁的孩子,就让他在家抗原检测,出门毕竟有感染风险。

一开始45户有近20户不愿意下楼核酸,觉得感染风险大,后来我们说“做核酸也是对你自己和你家人负责”,反复沟通,现在群里一通知“第二天要做核酸检测,请大家穿好防护服出门”,45户就应检尽检,不用再多说什么。

最大工作量来自团购

社区志愿者180人,包括我们楼长在内。也就是说,楼长除了照顾自己那栋楼,也要参与整个社区的管理工作。

志愿者最大的工作量来自:团购。

团购的快递在统一地方,志愿者三班倒、快递也分三个时段取:早上8-10点,下午4-6点,晚上8-10去取。

团的东西就两类,吃的和防疫紧急物资、隔离衣、手套、消毒水、酒精。但光我们一栋楼,一天两辆拖车——一辆从物业拿的,一辆是邻居贡献的——都要跑10趟。

楼栋里不是还有6户老外吗,那我们有外语好的,就负责联系老外,算是“外事工作人员”。团购的时候带着他们一起。4月10号,他们忽然发现了微信翻译这个功能,这样我们交流更畅通了。一来二去熟了,他们也加入到拖快递的队伍中,还有几个邻居也进来了,这样我们一下子有了十几个人做楼栋志愿者,生产力大大提升。

当然,团购被认为是当前最大的感染源之一,看到这么大量的团购,我们还是在楼栋群里做了新规矩:一周只能团两次。

公司管理12000人 楼栋管理155人 体验完全不一样

我看我们小区,全阴楼栋所剩无几。我们是硕果仅存的那部分。

对我来说,我的楼栋全阴就是第一层的安全保护。

所以,我当前最大的焦虑还不在防疫,而是:公司怎么办?

星恒保险代理2019年成立,几乎就是在两次疫情中磕磕绊绊成长,但今年一季度行业负增长30%,我们还是做到了正向增长。而且我们的发展也很快,全国18个省拿到了80个牌照,代理人近1.2万人。由于保险业务的特点是需要更多线下运营,所以疫情还是对我们冲击很大。

我在公司管12000人,楼栋155人不是问题。但是楼栋也有它的特点,毕竟邻里之间,不可能发硬指令,就要做到“温和而坚定”。管公司就是带着计划去做,疫情中管理楼栋有很多不确定,但做计划还是个习惯,一个简易的计划书总可以做出来。所以一开始除了楼栋的人员排摸。我们也排摸了整个小区的情况:确诊的先隔离出来,再根据职业、年龄对阴性人群分类。

当然,我也跟邻居说“我现在脾气不大好的”。其实也是玩笑话。烟确实比之前抽得多了。

讲点花絮

我们一开始封闭的时候,大家可能还端着职场的身份,开会有人中英文夹杂,什么“我觉得plan tomorrow就必须decide”啊(捏细嗓子学了一段),我就说“中国人说中国话”。后来大家都统一了,不仅语言统一,连称呼也统一了。我说你也别叫Sophie,你就标注7号楼502。

从那以后,我们都没名字了,通通是7号楼101,7号楼2301。我们让大家做核酸、拿快递都这么叫。

还有一个故事。我对门邻居是音乐世家。表哥来表弟家教学的时候,封控在一起了。表弟是中国当下很有名的小提琴家。那天突然说家里纸巾缺了,我就给送了点过去。他返送我一张演奏的签名CD,还邀请我解封之后去听音乐会。

纸巾成了硬通货。

(▲ 纸巾换来的签名CD)

还有个感受,我们的自治也成为政府很好的补充。情况好转之后,我想这种和政府沟通的良好关系可以继续维护下去,肯定能发挥更大作用。

口述/余胜昔

整理/谢诗辰

(以上内容来源如无标示深港网皆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来信告知,本站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上一篇:东风股份持续加注福鑫华康高端医药包装硬片生产

下一篇:返回列表